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文化建设 >> 正文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助力非遗文化传承——非遗竹编进课堂,传统文化入童心

发布者:倪艺珲 [发表时间]:2023-06-30 [来源]:艺术与传媒学院 [浏览次数]: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5月至6月,艺术与传媒学院“星火”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联合武汉市洪山区第二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 美育进课堂”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共同打造非遗特色课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论断,作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部署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弘扬非遗文化,将非遗传承融入校园教育,艺术与传媒学院不断拓展育人路径,凝练育人特色。

    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党员袁婧婧从竹子的种类、用途、竹子与现代公共艺术空间结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引发同学们激烈的讨论,让大家充分了解到竹子的特性以及竹编的历史。对竹编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党员姚欣怡向同学们介绍了竹编作品的制作过程,并在课堂上分享了从新石器时期竹子到近现代竹子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掌握竹编技艺的兴趣,并带领同学们完成了制作竹编作品中筛选竹子以及竹子染色的部分。让同学们用指尖感受了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所在。

    学生党员褚天,教授了同学们竹编的基本技法,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看到同学们越加自信地完成着属于自己的编织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会了多种多样的竹编编制技法,沉浸式地体验编织的多彩世界。

    学生党员唐文杰带领同学们运用竹编技法,进行了竹篮的制作,并且对本次竹编系列活动进行了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完成个人作品后,同学们手捧自己的竹编作品,与志愿者们分享学习心得。同学们分享到“小小的竹子竟然可以变幻出那么多不一样的东西,觉得十分的惊喜与有趣。通过这几次课程的学习,也深深的感受到了竹编技艺魅力所在,竹编代表了祖先的智慧,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竹编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片薄薄的竹篾,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祖祖辈辈心手相传的智慧。此次“大手拉小手,美育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是艺术与传媒学院以此为契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与党的强国方针相结合,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