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暑期“三下乡”|在新疆吐鲁番,湖商艺传学子这样实践

发布者:宋杰 [发表时间]:2022-08-12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8月6日—12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团结之花美丽绽放”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宋杰的带领下,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皮亚孜其拉小学开展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吐鲁番足迹,探访新城西门村

   8月8日,在此次实践活动对口单位吐鲁番皮亚孜其拉小学的刘鸿峡书记、副校长菲罗热的带领下,学院实践团队全体成员走进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吐鲁番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情况。

   在吐鲁番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产业振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对于祖祖辈辈靠种植葡萄为生的村民们来说,企业入驻村子,不仅解决了家门口就业,也破解了销路难题。村里的葡萄干装箱待发,即将运往大江南北。

    随后,团队成员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西门村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城西门村,总书记这样殷殷嘱托:“要面向未来谋发展,通过发展更好增进团结、凝聚人心。”

  “乡村振兴是我们继脱贫之后又一个农村奋斗目标,看到你们这个村的变化,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中国的农村这十年经历了一个很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接续奋斗,把中国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这在全世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证明了我们各民族人民群众是好样的!”

   “56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过去脱贫攻坚奔小康是这样,我们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这样。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间,在工厂,在每一个岗位上,靠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探访坎儿井古迹,了解吐鲁番人民的智慧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一起又来到了坎儿井民俗园和坎儿井源。坎儿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帮助吐鲁番一代代居民更好的生活,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了解其如何运行结果。其在《史记》中被称为“井渠”,它是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来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古老水利工程。吐鲁番极其干旱,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3000毫米。

   如何引水、留水对居民产生极大的考验。每至春夏,就有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地势较低的盆地,渗入砂砾质的土壤形成地下潜流。日积月累储存了充足的水源。人们每隔一段距离打几眼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低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来水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农田,坎儿井就这样诞生了。

   参观后,实践团指导老师宋杰对现场同学们说到:“坎儿井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坎儿井与长城、京杭大运河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过程。坎儿井作为地方水利的应用,为何能够与万里长城和贯穿南北版图的京杭大运河所媲美。自然是因为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沙漠地区为劳动人民带来了不可替代的生活,生产的水源供给,满足了当地一千多年来农业、生活的用水需求,这里面包含着新疆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造福了吐鲁番干旱地区的人民,成就了一个城市、古代王国的建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要更明白水的来之不易,不仅仅珍惜水资源,更是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用艺术点亮校园,为校园墙体进行彩绘

  当社会实践团队一到达目的地,就积极奔赴皮亚孜其拉小学和吐鲁番第五幼儿园开展校园墙体彩绘实践准备工作。我院师生将发挥专业所长,将一幅幅靓丽画作跃然墙上,为建设美丽基层校园增添光彩。在此次活动中,学院田雅琪、郭亚男、梅晏铭、朱猛四位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虽然没有来到实践地,但是老师嫩通过线上对将要彩绘的墙面进行设计指导。现场的同学们认真测量,用心构图,挥动手中的画图工具,专心填充每一个颜色,将原本一面面白墙变成了校园里的视觉走廊和亮丽的风景线。

   把绘画艺术送到乡村基层学校,让乡村学校展现出新面貌。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积极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