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文化建设 >> 正文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 艺术与传媒学院“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刘怡彤 叶桓宁 [发表时间]:2023-07-26 [来源]:艺术与传媒学院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八十年前,到延安去,是知识青年呐喊的激烈口号。如今,新时代大学生立于历史的交汇点,为感悟延安精神,追寻革命脚步。

    7月24日上午,“中国梦•延安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鲁艺-延安文艺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这里,团队成员们了解到最初的延安文艺资料的整合与研究,此次参观旨在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文艺成就,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为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追求。

    结束参观后所有实践队在组织下共同合唱《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宏的音乐节奏,犹如咆哮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前进!

    下午,团队成员们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步入中央大礼堂。“同心同德”四字高悬大堂,这里曾举行了历时50天的中共七大,见证了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建立,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这里记载了从1938年11月到1947年3月真实的红色故事。这里一砖一瓦都充满着红色记忆,如今再看,在光影斑驳中,映射的是那段峥嵘岁月所留下的影子。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迈入中共中央办公厅,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参加文艺座谈会的场景浮现在眼帘,通过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旧居,团队成员看到窑洞里的陈设朴素至极,令人肃然起敬,生动展示了革命者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高尚品质。

    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延安情·中国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们带着赤子之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的要求,走进中国圣地延安,抚今追昔,重走先辈革命路,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22数媒本4班王翼航说:走进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第一眼就望见毛泽东等第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的窑洞,设施极其简陋。一张床,几支笔,一张桌,院里一个手摇纺车,用几块长青石板搭起的桌凳,抬眼看去的一片贫瘠的黄土地。在物资匮乏、战火硝烟的环境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顿党风,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当时的延安革命圣地呈现出一派丰衣足食、人们和谐共处的喜人景象。在朴素壮观的中央大礼堂,礼堂内主席台中央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画像,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印刻在这里,党的七大开幕的掌声回荡在这里。我们共同瞻仰中共七大会址,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延安精神。

    21数媒本4班叶桓宁说:今天,我们团队来到了陕西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在1938年-1947年,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在此居住办公。这期间,党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并在中央大礼堂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同时,毛泽东思想也在这里发展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为新时代青年,从红色旧址中汲取信仰力量,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苦学实干,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担当,放在自己发展的基点上。作为湖商学子,更要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深深铭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贯通历史与现实,奋进当下和未来,发挥专业优势,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